同仁堂:百年御药匠心不改 创新赋能再谱新章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走进同仁堂位于北京的办公大楼,上海证券报记者迎面看到,墙上除了“同仁堂”三个大字,还有这副对联。同仁堂工作人员介绍,这副对联出自1706年同仁堂创始人乐凤鸣编写的《同仁堂药目叙》,也是同仁堂人恪守至今的古训。
从精选上等、纯洁、道地原料到“两个必不敢”的生产制造,从“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再到“但愿世间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的大爱情怀,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中医药老字号同仁堂,正在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制药技艺,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展现其品牌传承力量的同时,助力中医药的繁荣发展。
近日,上海证券报与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开展“我是股东·价值10年”系列调研活动——走进同仁堂,探寻这家百年老字号不断外延的“边界”、持续的创新突破。
老字号的传承与守望
走进同仁堂,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那些兢兢业业的药工、那些散发着淡淡药香的药材、那些忙碌的身影……都在诉说着同仁堂的辉煌与传奇。在这里,每一味药都有它的来历和故事,每一位药工都是传承者也是创新者。
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同仁堂积累了一大批中药知名品种,以良好的疗效、质量而闻名,其中更有非遗品种和项目。截至目前,同仁堂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过400个品规,更是拥有以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等为代表的众多经典药品。例如,安宫牛黄丸便是汇集同仁堂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于一身的代表性产品。
承修合之道,兢兢小心。在机器化生产的同时,同仁堂也一直坚持保留手工制丸,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牢记传承传统工艺的初心。公司总经理张朝华告诉记者,手工安宫牛黄丸制作的每一步工艺都十分严格,所有药材均经过细磨精研、过筛、混匀,加适量炼蜜制成大蜜丸,包上金衣、封上蜡皮等数十道生产工序,一料药必须做出规定的丸数,不能多一丸,也不能少一丸,全部由手工操作完成。
“古方无不效之理,因修合未工品位不正,故不能应症耳”。在早已进入工业化的今天,同仁堂始终保持“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的制药特色,老一辈技师通过设立工作室,在药材鉴别、炮制、生产等环节,手把手将所掌握的技艺、经验传授给徒弟,守护中药制作的每一道工序。“同仁堂之所以能传承三百多年而屹立不倒,最重要的原因是对产品品质的把控,依靠过硬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张朝华说。
同仁堂的代表产品不只有安宫牛黄丸。张朝华介绍,近年来,同仁堂在传承大品种方面持续发力,挑选了20多个品种,作为大品种战略下的重点推广产品。公司亦在科研方面下大力气,用高质量人才和科研,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
正是在研发投入的支撑下,同仁堂才能做好品牌、品种、品质的“三品”工作,为企业发展积蓄内力。近年来,同仁堂加大科研项目立项,开展清脑宣窍滴丸研发工作,对同仁牛黄清心丸等重点品种进行二次开发,加速推进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和生产验证工作;开展潜力品种探索性研究,挖掘品种价值。
张朝华透露,同仁堂还将结合产品研发、市场需求等情况,针对重点品种加强运行调度的针对性和精准度,多措并举,建立“一品一策”的个性化产品培育管理体系,加快培育亿元级收入品种建设,通过OTC渠道、医疗渠道、线上渠道、新零售等共同发力,筑牢产品高质量发展“护城河”。
数字化的赋能与创新
“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思考如何在既保留传统制药精华的基础上,融合先进技术手段,扩大产能、提高产量,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用药需求”。张朝华告诉记者,如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是每一家新时代中医药企业的必考题。进入智能制造时代,作为以传统中成药的生产和销售为主业的一家企业,同仁堂面临的更多挑战是,如何将传统制药技艺与现代化生产手段相结合。
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撑下,同仁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以中药制造测量学关键技术为指导,通过中药丸剂生产全过程智能分析控制技术攻关和创新技术产业化,建成以同仁牛黄清心丸为示范的国内首条大蜜丸水分和成品整体质量在线检测生产线,有效提高了丸剂生产现代化水平;《一种通过离心式整形高速制作多规格大蜜丸的设备》取得了发明专利;“中药制造测量学关键技术与标准及软件装备应用项目”获得了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数字化技术与AI也被吸纳进同仁堂的精品战略。张朝华介绍说,以同仁堂中医药知识图谱系统为例,它作为全国首个以同仁堂中成药为特色的中医药知识图谱“宝典”,利用AI技术构建以同仁堂重点药品为核心的数据库,包含百余种产品的属性、成分、功能主治、规格、性状、临床应用等相关知识节点总计2万余个。同仁堂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用图谱检索、智能答题和虚拟场馆的服务等,通过指尖点触“云手册”即可答疑解惑,为中医药知识的共享、传播和使用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张朝华表示,在借数字之力创新赋能的同时,同仁堂力求在品牌历史传承与现代化工业生产之间找到平衡点,深耕产业应用场景。未来,公司将继续深化改革,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为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及管理精细度做好保障。
国企的实力与担当
“一系列法规的出台,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方向,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的重视程度,极大地提振了我们的信心,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行业的光明前景。”张朝华谈到,总体来看,我国中医药事业正在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政策持续发力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进入崭新阶段,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和康复、传染病防治和卫生应急等健康中国建设中将发挥更大作用,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将迎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对健康管理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即时化。同仁堂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边界。例如现在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抑郁障碍防治中的独特优势也日益显著。同仁堂携手军事医学科学院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多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历经14年研制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五类新药巴戟天寡糖胶囊,弥补了同仁堂乃至中药行业在治疗抑郁领域的空白。
再如今年初,同仁堂推出同仁御酒(浓香型)、鹿鞭酒、三鞭酒,以及雪露酒(酱香型)、金标九宝酒、石斛酱酒等六个新产品,从基酒选择、药食同源食材的甄选、组方的优化完善以及包装等都进行了全面升级,给众多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除了老字号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北京国资委下属上市公司,同仁堂也始终将聚焦做强做优主业、深化改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努力提升经营业绩,通过长期、持续、稳健的经营业绩回报投资者。张朝华介绍,自1997年上市以来,公司连续向广大投资者分红28次,累计分红金额达65.76亿元,平均分红比例40%左右,也展现了公司与广大投资者共享企业发展红利的诚意。
“可以养生、可以济人者,惟医药为最。”在一代又一代同仁堂人的匠心传承中,同仁堂正以国有企业的实力与担当,为民生福祉贡献中医药力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